內容來自sohu新聞

上海城市50年變遷:城區調整主線思路



上海城市50年變遷:城區調整主線思路

空間資源如何有效整合?區域如何均衡發展?

東地產財經周刊

上海解放至今,行政區劃已經進行瞭多次調整,其中最大的調整有三次:一次發生在1958年,將10個縣劃入上海,實行市管縣體制;另一次是在80年代後,分期分批實施區、縣合並或撤縣建區,以適應農村城市化進程。最後一次是2000年開始並延續至今的區與區的合並,包括原南市和黃埔的合並、原南匯和浦東新區的合並,以及盧灣區與黃浦區合並。

市管縣體制 內湖房屋信貸

民國時期的建制市主要采用在縣的中心治所地區切塊設市,形成市域被周邊縣域包圍的“蛋黃結構”,新中國建立以後的建制市延續甚至強化瞭這一結構,導致城市化進程中市區空間拓展與資源配置等的嚴重受阻。因此,區縣一級的調整,往往就是為瞭破解這個不合理的結構。

上海解放前,國民黨政府在區以下設立的是保甲制度。臨解放時,全市共設30個區,1080個保,保以下為甲,約2.68萬個甲。1949年解放後,基本上按原有的行政區劃進行接管,廢除瞭保甲制度。當時30個區的分佈情況是這樣的:

市區20個區:黃浦、老閘、新成、靜安、江寧、普陀、長寧、邑廟、蓬萊、篙山、盧灣、常熟、徐匯、閘北、北站、虹口、北四川、提籃橋、榆林、楊浦。

郊區10個區:新市、江灣、吳淞、大場、真如、新徑、龍華、高橋、洋徑、楊思。當時,上海周邊地區的寶山、嘉定、川沙、上海、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10個縣,其間的隸屬關系雖然也發生過某些變動,但直到1957年底,都是由江蘇省管轄的。

1958年是上海行政區劃調整力度最大的一年。年初,先把鄰近江蘇省的寶山、嘉定、上海3縣劃入上海,東郊區與東昌區合並為浦東縣。

同時,撤江寧、新成兩個區,設立靜安區;撤邑廟、蓬萊區,設立南市區;榆林區並入楊浦,提籃橋並入虹口;增設吳淞、閔行兩個區。到這一年的年底,又將江蘇省的川沙、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7縣劃歸上海。

到1965年,上海全市共設10個區、10個縣,這種行政體制一直保留到1980年。

區、縣合並,撤縣建區

從1981年到1984年,上海的行政區劃又作瞭一些調整。1981年,重新設立吳淞區和閔行區,楊浦和徐匯兩區的管轄范圍相應縮小。1984年,把上海縣的北新徑地區並入長寧區,上海縣的龍華和潛河徑地區並入徐匯區,川沙縣的洋徑地區並入黃浦區,嘉定縣的真如地區並入普陀區,寶山縣的江灣和五角場地區分別並入虹口區和楊浦區。到1985年底,全市共設12個區和10個縣。

從80年代中期起,隨著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開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原有的行政區劃已越來越不適應上海城市飛速發展的需要,因而,從1989年開始,上海的行政區劃進行瞭一次又一次大的調整。

最早開始的是區、縣合並。1989年,撤消寶山縣和吳淞區,設立新的寶醫護人員貸款信貸年息山區,同時把川沙縣的楊思地區並入南市區。

隨著市區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居住小區的建立,上海市區也必須不斷地拓展空間。1992年7月,上海縣的龍華鄉及虹橋鄉的3個村並入徐匯區,新徑鄉及虹橋鄉的兩個村並入長寧區;嘉定縣的長征鄉和桃浦鄉並入普陀區;寶山區的彭浦鄉並入閘北區。

同年10月,浦東新區建立,管轄范圍是原楊浦、黃浦、南市3區的浦東部份,原川沙縣的全部及上海縣的三林地區。與此同時,嘉定縣整體上撤縣建區,上海縣及閔行區合並,成立新的閔行區,區政府也從原閔行地區遷至原上海縣政府所在地莘莊。

1997年以後,上海撤縣建區的步伐不斷加快。1997年,撤消金山縣,與原石化地區合並成立新的金山區;1998年,松江縣撤縣建區;1999年,青浦縣撤縣建區;2001年,南匯、奉賢兩縣同時撤縣建區。

區與區合並

近年的情況又出現新的變化,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原有區劃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部分市區管轄范圍狹小、發展受限的情況較為突出;同時,有些市區發展水平相當,功能定位相似,需要進行資源整合與優化佈局。

從2000年開始,區與區合並也提上瞭議事日程。

率先進行的是在2000年黃浦區和南市區的合並,加上2011年盧灣區與黃浦區合並,最終形成新的黃浦區。

從調整基礎來看,南市、盧灣、黃浦三區均在市中心蘇州河以南,以往經濟社會聯系緊密。從調整效應來看,合並後的黃浦帶動瞭原南市區舊城改造;三區合一後,一個區級建制也很好地管理上海入口最密集地區,目前看來效果並不差。

2009年,南匯區並入浦東新區也產生瞭一些討論,但基本問題不大。

原浦東南部地區和南匯北部地區在經濟聯系和文化認同方面差異不大,浦東大部分地區原本就屬於南匯,歷史上數輪分合。從調整效應來看,依托國傢戰略,依托國傢級新區(浦東新區)確實很好地帶動瞭南匯地區發展,路網和交通網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浦東新區也獲得瞭新的發展空間,同時兩區合並也符合上海建設金融中心與航運中心的需要。

這幾次調整都是市轄區的整建制合並,具有壯大發展空間和推動外圍發展的戰略意義。

相較於上述兩個案例,靜安區與閘北區的“撤二建一”方案引起瞭一些爭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調整基礎不同。由於蘇州河的天然阻隔,靜安和閘北在功能定位、城區風貌、產業經濟、空間結構等方面具有較大差別,這也對公眾心理產生較大影響,所以從操作的難度來看,比以往要大得多。

新聞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dfjj/20150923/14102332803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mezric3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